火斑鸠(英文名:Red Collared Dove,学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又称: 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鸪鹪,分布于亚洲南部热带区的小型鸠鸽。常见于开阔田野,成群觅食于平原及草地。其特征为雄鸟头部蓝灰色,身体红棕色,雌鸟则整体呈淡棕色,两者皆有明显的黑领环。在中国,自华北以南各地,西至四川、西藏,长江以北地区均有其踪迹。
外形特征:火斑鸠体长20.5至23厘米,体重约104克。雄鸟头部为蓝灰色,过渡至嘴基上方及半领环前部的灰白色;喉部灰白色;背部、上背部、翼覆羽、肩羽及内侧次级飞羽深紫粉色;颈部、胸部和腹部略显苍白,从灰粉色渐变为粉灰色,再转为白色于下尾羽覆羽;下背部、臀部和上尾羽覆羽暗蓝灰色;中央尾羽暗灰色,侧尾羽基部一半暗灰色,远端灰白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全白;下翼面淡蓝灰色至灰白色;外翼覆羽具相同蓝灰色边缘;初级飞羽黑色;尾羽基部黑色,远端白色;虹膜颜色从棕色至棕黑色;眼周皮肤灰白色;喙黑色至灰黑色;腿紫色黑或紫红色。雌鸟与雄鸟颜色差异显著,雄鸟的酒红色和蓝灰色部分,雌鸟则为暗棕色。
鸣叫特征:火斑鸠的鸣唱是一连串连续重复的三至四个音节,音符间稍长的停顿比音节间的停顿更长。音符听起来非常沙哑干燥,例如:“grroh..grroh..grroh... grroh..grroh..grroh....”。第二个音节有时为双音节:“grroh..grroh-uh..grroh”。展示时,会发出急促的“croo..croo..croo..”声。
生活习性:火斑鸠偏好开阔地带,如平原、田野、村庄、果园和山麓疏林,以及住宅附近的竹林地带,偶尔出现在低山丘陵和林缘地带。春季迁徙至北方繁殖地,秋季返回南方。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与山斑鸠和珠颈斑鸠混群。飞行快速,常发出“呼呼”的振翅声。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8月,北方主要在5月至7月。成对营巢繁殖,巢位于低山或山脚丛林和疏林中乔木树上,巢呈盘状,结构简单,由少许枯树枝交错堆集而成。每窝产卵2枚,卵为卵圆形,白色。
区别辨识:雌鸟与雄鸟在外表上有明显区别,雌鸟较雄鸟颜色暗淡,整体呈淡棕色。与其他斑鸠种类相比,火斑鸠雌鸟较小,尾羽更短。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火斑鸠拥有极广的分布范围,虽然有证据显示其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
地理分布:火斑鸠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以及中国的自华北以南各地,西至四川、西藏,长江以北地区。夏季迁徙至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00米以下,最高可达1300米(在孟加拉和阿萨姆邦)。
其他:火斑鸠在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等地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苏拉威西中部,被认为是引入种,可能源自附近的菲律宾,或由大约1930年左右从印度移民的人们带来。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火斑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