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海鹦(英文名:Horned Puffin,学名:Fratercula corniculata),是鸻形目海雀科海鹦属的鸟类。重约581-648克,体长约32厘米,翼展18-20厘米。以其独特的‘角’状皮肤突起和厚实的黄色与红色相间的喙著称,分布于北太平洋亚北极水域,繁殖于加拿大、阿拉斯加的岩石岛屿或悬崖,冬季则迁徙至开阔海域。
外形特征:角海鹦拥有厚实的身体,黑色背部与白色腹部形成鲜明对比。繁殖期的成鸟有黑色‘角’状皮肤延伸自眼上方,脸部呈白色,喙部黄色基部和红色尖端,足部橙色。非繁殖期成鸟的脸部转为灰暗,喙部变为灰色与红色相间。幼鸟有较小的灰色喙,脸颊灰暗。成年角海鹦的喙在繁殖季时显著增大,带有艳丽色彩,非繁殖季则缩小,颜色暗淡。
鸣叫特征:角海鹦发出低沉、音量较小的声音,通常被描述为咕咕声、吼声或哼哼声,加速时声音转为‘A-gaa-kah-kha-kha’。
生活习性:角海鹦栖息于海洋,繁殖期间返回海岸岛屿或悬崖。它们偏好岩缝或岩石堆下的避风港作为巢穴,而非挖掘土穴。角海鹦擅长潜水捕鱼,以鱼类为主食,也食用小型无脊椎动物,如鱿鱼。它们成群活动,尤其在繁殖地附近与其他海鸟混群。
生长繁殖:角海鹦达到性成熟需5-7年。繁殖季节在5月至9月间,成对的角海鹦是单配制。雌雄共同选择岩缝作为巢址,雌鸟产下一枚卵,双亲轮流孵卵约41天,之后再共同养育幼鸟约40天。幼鸟独自离巢,夜间出走。
区别辨识:角海鹦与同属的其他种类如北极海鹦和簇羽海鹦的区别在于,后者巢穴挖掘于软土中,而角海鹦在岩缝中筑巢。与簇羽海鹦相比,角海鹦有白色胸部,而簇羽海鹦的胸部为深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至阿拉斯加北部、西部、南部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亚北极地区。非繁殖期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开放海域。
其他:角海鹦在繁殖后经历换羽过程,这通常发生在秋季和冬季。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角海鹦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角海鹦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