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翅鸭(英文名:Eurasian Teal,学名: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 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常见的小型鸭科鸟类。其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分布广泛,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区域,冬季南迁至较暖地区。绿翅鸭是东亚地区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阔。
外形特征:绿翅鸭体型小巧,全长34-43厘米,雄鸟平均重360克,雌鸟340克。雄鸟在繁殖季节呈现灰色外观,头部深色,带有黄色臀部和沿侧翼延伸的白色条纹。头部和颈上部为栗色,饰有半月形或泪滴状的深绿色光泽斑块,斑块两侧有细白线,另有一白线从斑块前端沿喙基弯曲。胸部为淡褐色,散布小圆形棕色斑点。腹部中央白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带黑色细密网纹,近观显灰色。肩羽白色,边缘黑色,形成侧翼白条。初级飞羽深灰褐色,翼镜为黑绿色,尖端白色,与大覆羽的黄白色尖端共同构成翼镜。下翼白色,飞羽灰色,内覆羽密集暗斑。尾部和尾上覆羽黑色,两侧尾上覆羽中央有亮黄白三角斑。雌鸟黄色偏褐,翅膀和背部颜色稍深,头部、后颈、眼纹及羽毛图案为深灰褐色。图案为头部和颈部的密集短纹,其余为鳞片状斑点,整体类似微型雌性绿头鸭。幼鸟与雌鸟相似,但斑纹更明显。雏鸟出生时重约15克,上体棕色,下体黄色,具黄色眉纹。
鸣叫特征:绿翅鸭叫声清晰响亮,雄鸟发出‘cryc’或‘creelycc’的哨音,虽不响亮却传播远。雌鸟则发出微弱的‘keh’或‘neeh’的呱呱声。
生活习性:绿翅鸭偏好栖息于受保护的淡水湿地,如沼泽、小湖泊和带有丰富植被的池塘。迁徙季节和冬季,它们常出现在咸淡水交汇处,甚至海岸线的避风海湾和泻湖。它们通过潜水或翻转头部寻找食物,主要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昆虫及其幼虫、软体动物和蠕虫。冬季转向以植物种子为主的食谱,包括水生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绿翅鸭在繁殖季节昼行,冬季则倾向于黄昏或夜间觅食。
生长繁殖:绿翅鸭一岁达到性成熟,但并非所有个体都参与繁殖。对的形成通常在冬季越冬期间,繁殖期在5月至7月。巢筑于水边草丛或灌木丛中,由雌鸟孵化8-11枚卵,孵化期为21-23天。雏鸟早熟,孵化后不久即可跟随母鸭游泳和觅食,约30天后能够飞行。
区别辨识:绿翅鸭与绿翼鸭在雄鸟繁殖羽中区别明显,前者具有水平的白色肩羽条纹,无垂直的白色胸侧条纹,脸部斑块轮廓清晰,后者斑块轮廓模糊。雌鸟、雄鸟非繁殖羽和幼鸟则通过体型、叫声和翼镜特征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包括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亚洲和阿留申群岛。非繁殖区域涵盖欧洲中部和南部、北非、中亚、南亚和东亚。在中国,绿翅鸭主要繁殖于新疆天山、东北、华北,越冬于东南部。
其他:绿翅鸭是《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适用物种之一。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绿翅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