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鸥(英文名:Kelp Gull,学名:Larus dominicanus),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半球沿海和岛屿的大型鸥类。其命名源自于穿着黑白服饰的多米尼加修士。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称为太平洋鸥、mollyhawk或毛利语中的karoro。南非的亚种vetula则被称作开普鸥。
外形特征:黑背鸥体长介于54至65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28到142厘米,体重在540至1390克之间。成鸟具有黑色背部和翅膀,头部、腹部、尾巴以及翼尖的小‘镜面’均为白色。喙部黄色,带有红色斑点,腿部呈绿色至黄绿色。幼鸟腿部暗淡,喙部黑色,尾部有暗色带纹,整体呈现灰褐色羽毛,边缘泛白,但很快就会出现喙部基部变淡,头部和下体大部分变为白色。达到成熟需三至四年。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ki-och叫声。
生活习性:黑背鸥主要栖息于沿海区域,包括沿海水域,也会造访大型内陆湖泊,并在湖泊、水库、河口、河流、草地和农田上觅食或休息。它们在海洋岛屿、近岸岛屿、海岬、悬崖、海滩、牧场、熔岩场、河流中的岩石岛屿和城市区域筑巢。在南非,它们甚至在距海岸10公里的内陆繁殖,高度达350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理位置而异,从十月在南非到十二月在南美洲。巢通常位于数十至数百对鸥群中,偶尔单独筑巢。巢由干植物、海藻、羽毛等构成,放置于沙质或岩石底质上,常有植被覆盖。每窝产卵1-3枚,平均孵化期为24-30天,幼鸟约7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北方大西洋的较小型黑背鸥和较大型黑背鸥相似,但介于两者之间。与太平洋鸥相比,体型更大,喙部更厚重。南非亚种vetula具有更尖锐的头部形状和较小、较短的喙。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估计数量在330万至430万只之间。新西兰的亚种antipodus拥有超过一百万对,而南美的dominicanus亚种估计有至少16万对。南非的vetula亚种约有7万只。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岸线,非洲南部海岸,以及南极海域。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和南非的部分地区,它们的数量显著增加,部分原因在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其他:黑背鸥是杂食性动物,会从垃圾填埋场觅食,因此其数量的急剧增长被视为环境退化的指标。在阿根廷水域,它们被观察到攻击活着的露脊鲸,用喙啄入鲸鱼皮肤和脂肪,造成大面积开放性伤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背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