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鸻

Two-banded Plover Anarhynchus falklandicus

双斑鸻(英文名:Two-banded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falklandicu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鸻类,常见于南美洲的海岸线、草原和湖边。拥有独特的外观,包括鲜明的锈色头冠和两条黑色胸带,尤其是上胸带常在福克兰群岛的个体中不完整。繁殖季节时,雄鸟颜色更为鲜艳。分布于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东南部和福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双斑鸻体型稍大,身长17至19厘米,体重约62至72克,具有圆胖的外观,喙和腿呈黑色。繁殖季节的雄鸟头部前方白色,脸部下方、胸部和腹部也是白色,前额有一条黑色横带,头顶和颈后为淡栗色,背部棕色。两条黑色胸带,上胸带在福克兰群岛的个体中常断裂。雌鸟的头顶颜色较暗淡,黑色部分呈现褐色,上胸带有白色斑点。非繁殖季成鸟的黑色部位变为灰色,栗色部位变为灰褐色。幼鸟与非繁殖季成鸟相似,但胸带为棕色,面部颜色更深,上体羽毛边缘呈淡黄色。

鸣叫特征:最常听到的叫声是一种短促而有力的‘pit’声或更柔和的‘whit’声。展示歌曲被认为是重复的一系列2到3个温和音符后跟一个沙哑的颤音,例如‘whit-whit-whitrrrrrrt’。

生活习性:双斑鸻栖息于砾石和石头海滩、沙质海滩、湿润的草原和短草地带,通常靠近溪流或淡水或咸水池塘。在非繁殖季节,也会出现在潮间带泥滩上。主要沿海岸分布,但在阿根廷南部的圣克鲁斯州,繁殖高度可达1200米。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多毛纲动物、双壳类动物、腹足类动物、昆虫和蜘蛛。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大致在9月至次年1月,有时会延后,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单独筑巢,巢穴简单,位于地面凹陷处,偶尔铺有少量草,经常隐藏在覆盖物下,特别是在福克兰群岛。每窝产2至4枚橄榄绿或淡黄色蛋,带有棕色或深灰色斑点,由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间以雌鸟为主,雄鸟在夜间接替。

区别辨识:双斑鸻通过其独特的双黑胸带和锈色头冠与其他鸻类物种区分开来,尤其是与山鸻相比,其体型略大,喙较长,头部特征明显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包括智利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阿根廷中南部、东南部,巴西局部地区,以及福克兰群岛。非繁殖季节分布至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双斑鸻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