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颈林秧鸡(英文名:Grey-cowled Wood Rail,学名:Aramides cajaneus),是鹤形目秧鸡科林秧鸡属的鸟类。主要特征为青灰色的颈部、橄榄褐色的背部和翅膀、棕红色的胸部与腹部,以及鲜明的珊瑚红色腿部。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北部,从哥斯达黎加到阿根廷北部的广阔区域。
外形特征:灰颈林秧鸡拥有约33-40厘米的身长,体重介于320-480克之间。其嘴峰与跗骨等长,嘴、腿和趾均细长,适应涉水环境。头部和颈部呈中等灰色,背部和翅膀为橄榄绿至暗褐色,胸部与两胁为赤褐色,腹部、臀部及尾巴为黑色。腿为鲜艳的珊瑚红色,嘴为明亮的黄绿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则色彩较暗淡,腹部为烟黑色,点缀着浅色斑点,喙和腿呈暗色,眼睛为棕色。
鸣叫特征:灰颈林秧鸡发出响亮且重复的咯咯声,通常在黎明和黄昏听到,叫声形式多样,包括"pop-tiyi pop-tiyi co-co-co-co-co"或"chitico chitico cao-cao-cao"等,这些歌曲常以合唱或二重唱的形式呈现。警戒时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尖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淡水沼泽、森林溪流、红树林边缘,以及季节性池塘附近。偏好密集的植被覆盖,高度从海平面到约2000米,偶尔可达2300米。主要以螃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青蛙、种子、浆果和棕榈果实为食,有时也会吃玉米、稻米和香蕉。夜间觅食,会用喙敲击大蜗牛壳以取出肉质。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哥斯达黎加至9月,墨西哥自1月开始,哥伦比亚3月至6月,委内瑞拉7月至9月,特立尼达5月至8月,苏里南3月至6月。单配偶制,巢穴为深碗状,由树枝、干枯杂草茎和其他类似材料构成,置于灌木、藤蔓或低树上,离地面1至7米,有时靠近或悬于水面之上。每窝产卵3至7枚,孵化期超过20天,由双亲共同孵化。
区别辨识:与白腹林秧鸡相比,灰颈林秧鸡的分布范围几乎没有重叠,且头部后部有暗褐色斑块。亚种间可通过头部后部颜色、白色腹区的存在、背部赤褐色强度、整体色泽和体型大小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具体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以及巴西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尽管在某些地方偶尔被猎杀作为食物,但总体上灰颈林秧鸡能适应栖息地的改变,如在哥斯达黎加,即使在牧场或农田残余的林木边也能存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颈林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