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鸢(英文名:Red Kite,学名:Milvus milvus),是鹰形目鹰科鸢属的鸟类。优雅的大型猛禽,拥有锈橙色的长叉尾,飞行时展现轻松悠扬的翼拍与滑翔,常见于田野和路边上空盘旋。其体色较黑鸢更为红润,脸部更淡,翅膀下部有更大的白色斑块,尾部叉形更深。栖息于多种半开放生境,从森林到农田、荒野地带,偶尔在城市区域出现,以腐肉为食,与乌鸦共同觅食。
外形特征:赤鸢身长60至72厘米,体重雄鸟介于757至1221克,雌鸟介于960至1600克,翼展可达143至171厘米。体型大于黑鸢,羽色呈红褐色;尾巴明显叉开且顶部呈锈红色;头部更白;翅膀下方展示较大的白色斑块于初级飞羽。幼鸟体色较淡,头部颜色较深,尾巴颜色不如成鸟红润。小型亚种fasciicauda体型较小且颜色更深。
鸣叫特征:赤鸢的叫声通常是伴侣间的鸣叫,类似‘weee-oo’的叫声,与欧亚鵟的叫声相似但音调更高,有时更尖锐;这种叫声常在短时间内快速重复。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包括混合了农田、牧场或荒野的多变地形。在低至中海拔地区常见,但在摩洛哥的树林中可达2500米高。冬季倾向于占据更开阔的区域,如无树木的农田、废弃地、灌木丛和湿地。在历史上,曾在城市中充当清道夫角色,例如16世纪英格兰伦敦的城市清道夫。目前仍与人类关系密切,访问城镇边缘的丰富觅食区,如垃圾场。
生长繁殖:筑巢通常位于阔叶或针叶树的树杈中,高度约为12至15米。巢由枯枝构成,内部铺垫草或羊绒。每窝产卵1至4枚,通常为2枚,间隔3天产一枚。孵化主要由雌鸟承担,自首枚卵开始,孵化期为31至32天。雌鸟负责孵化和喂养雏鸟,而雄鸟提供大部分食物。雏鸟首次换羽为浅黄色,第二次换羽带有红晕。离巢时间在50至60天之间,成年后至少2至3周继续由父母喂养。成功繁殖的幼鸽数量一般为1至2只,偶尔3只。首次繁殖可能在2岁,通常更晚,直至7岁。野外寿命最长记录为26年。
区别辨识:赤鸢与黑鸢的区别在于整体更红润的体色,脸部颜色更淡,翅膀下部有更大、更白的斑块,尾部叉形更明显。幼鸟与成鸟在体色、头部颜色和尾部颜色上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欧,包括葡萄牙、西班牙、中央欧洲至东欧俄罗斯、南至意大利南部,北至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脱维亚和英国,南至巴尔干半岛少数地区。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种群在1990年至2000年间有所下降,但随后趋于稳定。由于其他地区的增长,总体种群数量正在增加。在瑞典、丹麦、波兰和英国等北欧地区,种群数量正在增长。
其他:在英国,赤鸢曾因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但通过再引入计划,尤其是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种群得到了恢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赤鸢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