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岛棕鵙鹟(英文名:Biak Whistler,学名:Pachycephala melanorhyncha),是雀形目啸鹟科啸鹟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尼的Biak岛,位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鸟头湾。此物种原被认为是Little Shrikethrush的一个亚种,但现已独立成种。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长16.5至19厘米,重33至41克。上身呈暖棕色,下身颜色较淡,脸部橙棕色,翼羽红褐色。喙厚而黑,眼睛大。两性相似。幼鸟上身颜色更深,翼覆羽更偏棕色,下身略带棕色。成年鸟的头部灰橄榄色,下身浅色,带有灰色条纹。喙颜色随亚种不同而有所变化。
鸣叫特征:叫声多样,包括短促间隔的哨音,穿插快速重复的‘chew’声。在澳大利亚,发出响亮、旋律丰富的管状叫声,如‘cup of tea, wot wot wot’或‘eee, butch-butch-butcher’。
生活习性:栖息于雨林、季风林、生态扰动环境、高次生林和画廊森林,常见于低地、丘陵和较低山地,最高可达1850米,局部地区可达2300米。以昆虫为主食,偶尔吃种子、果实和小型脊椎动物。在新几内亚,主要在林下层和中间层觅食,偶尔在地面或树冠层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新几内亚为3月至12月,澳大利亚为8月至2月。筑巢由双亲共同完成,巢为深杯形,由树叶、树枝、树皮条、植物纤维等构成,内衬细小材料。每次产卵2枚,偶尔3枚,孵化期至少19天,雏鸟期报告为12天。每年可有多次繁殖尝试。
区别辨识:与Little Shrikethrush的区别在于其红褐色的翼羽和橙棕色的脸部。不同亚种在羽毛颜色和喙色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尼的Biak岛,位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鸟头湾。
其他:在全球范围内不被视为受威胁物种。在新几内亚,数量普遍较多。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常见,向南逐渐稀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比岛棕鵙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