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喜鹊(英文名:Black-rumped Magpie,学名:Pica bottanensis),是雀形目鸦科鹊属的鸟类。是喜鹊属中的一个物种,分布于不丹中部至中国中西部。曾被归类为欧亚喜鹊的一个亚种,但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其与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阿西尔喜鹊关系密切。该鸟具有显著的黑白羽毛,肩腹部为白色,头部至胸部及大部分上体为黑色,带有不显眼的紫色和绿色光泽。
外形特征:青藏喜鹊体长46-50厘米,体重200-270克,翅膀跨度52-60厘米。其特征是黑白相间的羽毛,长而呈阶梯状的尾巴,中等大小的喙基部较宽,喙尖向下弯曲。雄雌相似,幼鸟颜色较暗,黑羽部分光泽较少,白羽部分泛黄,眼部周围可能有灰色或灰蓝色裸露皮肤。存在多个亚种,主要差异在于羽毛光泽强度、翼上的白色程度、臀部白色是否存在、尾巴长度和体型大小。
鸣叫特征:发出多种嘈杂的鸣叫声,平均比欧亚喜鹊的叫声更嘶哑,包括快速的‘chak-chak-chak-chak-chak-chak-chak’声,更放松的询问式‘ch-tak?’声,以及尖锐的‘keee-u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农田、半开阔地带、公园和城镇,偏好有至少散生树木的开阔地带。避免无树地带和大片森林。在城市化欧洲的部分地区密度极高。基本以昆虫为主食,尤其喜欢甲虫,也吃小型哺乳动物、蜥蜴、青蛙、鸟蛋、雏鸟、腐肉,偶尔甚至捕食成年鸟类。季节性食用种子、浆果和果实。经常在道路旁巡逻,寻找夜间路杀的食物。在牛羊身上觅食寄生虫,有时导致宿主动物受伤。储存食物,通常几天内会重新取出。偶尔在空中追逐其他鸟类迫使它们丢弃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始于12月建巢,4月中旬为首次产卵高峰。一夫一妻制,长期伴侣关系。巢由两性共同建造,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提供材料,耗时1-8周。巢为大型穹顶状结构,由树枝制成,入口侧有带刺枝条保护,内部深杯状,用柔软材料如羊毛、兽毛、软草和羽毛厚实衬里。每年建新巢,有时修复旧巢。平均产卵数5-7枚,孵化期21-22天,雏鸟离巢24-30天后独立。
区别辨识:与喜鹊相比,青藏喜鹊的羽毛光泽减少,喙更粗壮。鸣叫声平均更嘶哑。青藏喜鹊的亚种间辨识要点主要在于羽毛光泽强度、翼上的白色程度、臀部白色是否存在、尾巴长度和体型大小。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在中国,分布于甘肃、西藏、青海、云南西北部和四川。在不丹中部和中国中西部广泛且常见,局部地区数量众多。近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其在亚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
地理分布:分布于不丹中部至中国中西部,具体包括甘肃、西藏、青海、云南西北部和四川。
其他:青藏喜鹊的巢穴被其他鸟类如长耳鸮、雀鹰和各种猎隼所利用。在日本,青藏喜鹊自16世纪以来从朝鲜引入九州北部,自1990年代起在北海道西南部建立了新的繁殖群体,正在城市环境中扩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青藏喜鹊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青藏喜鹊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