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翅雁

Blue-winged Goose Cyanochen cyanoptera

蓝翅雁(英文名:Blue-winged Goose,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是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鸟类。体型中等偏大,约70厘米长,全身羽毛呈灰褐色,头部和上颈颜色稍浅。拥有独特的淡蓝色翼部羽毛,黑色喙和腿,虹膜为黑色。蓝翅雁仅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山区被发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蓝翅雁体长60-75厘米,体重雄鸟2000-2360克,雌鸟1305-1520克。头部和上颈部为灰棕色至灰白色,小覆羽和中覆羽为浅灰色,大覆羽呈淡蓝色,与黑色的初级飞羽和深绿色的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雌鸟体型较小,颜色较淡。雏鸟羽色较为模糊灰暗。喙、腿均为黑色,虹膜暗棕色。

鸣叫特征:蓝翅雁发出高音的哨声,雄鸟在轻微警戒时会发出弱‘whew-whu-whu-whu’的声音,在起飞时会发出更用力和鼻音的‘penk-penk-penk’叫声,但在飞行中不会持续。在展示时,雄鸟会重复发出哨声‘wheee-whu-whu-whu-whu’,而在威胁时,两性都会发出‘wi-wi-wi-wi-wi-wi’的叫声。

生活习性:蓝翅雁栖息于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区,通常在2100米以上,最高可达4500米,偏好临近河流、湖泊和水塘的草甸和牧场。它们在非繁殖季节会组成40-60只的大群,偶尔可达150只以上,甚至350-400只,曾有一次记录到850只的群体。蓝翅雁主要通过在陆地上吃草、莎草和其他植物的绿色部分来觅食,也会食用昆虫、蠕虫、蜗牛和小型爬行动物。

生长繁殖:蓝翅雁在3月开始繁殖,持续至6月的旱季,有时在9月的长雨季末期也会繁殖。巢由雌鸟单独建造在地面附近,隐藏在植被中,通常产4-7枚奶油色蛋,孵化期大约为30-34天,仅由雌鸟承担。雏鸟出生时上部为棕色,下部为银白色,喙和腿为黑色,平均孵化重量为51.5克。幼鸟在85-10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蓝翅雁与其他水禽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淡蓝色翼部羽毛,以及在站立时头部常向后持的特点。此外,它们的叫声和栖息地偏好也帮助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蓝翅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的压力,尤其是因湿地和草原的退化和人类活动增加而受到威胁。

地理分布:蓝翅雁仅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山区,包括河流、淡水湖泊、沼泽以及高海拔的草原灌丛或草地。

其他:蓝翅雁的种群数量估计在3300-10000只成熟个体之间,但由于栖息地的快速减少,其数量正在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翅雁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翅雁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