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山歌鹀(英文名:Cochabamba Mountain Finch,学名:Poospiza garleppi),是雀形目裸鼻雀科歌鹀属的鸟类。体型较大,具有醒目的橙赤色下部羽毛和眼下的橙赤色弧线,这使其与Warbling Finches明显区分开来。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安第斯山脉东部斜坡的半湿润灌木丛生地带。
外形特征:成年科山歌鹀体长17至18厘米,体态较厚实,拥有长尾。头部大部分和上体呈铅灰色,而前额、眉纹和眼下半月形区域为鲜明的橙赤色。尾羽和上翼深灰,无明显斑纹,下体全橙赤色,腹部略淡。虹膜深棕色,喙黑色,下颚偏蓝灰色,腿脚暗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灰褐,喉部和胸部暗色,带有浅色条纹,腹部淡黄色,狭窄处有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雄鸟有两种鸣唱类型:一种在筑巢附近发出,由一系列3至5个音调逐渐升高的柔和音符组成,包括高音的开头音和颤音哨声;另一种较为罕见,是一系列哨声和间隔的停顿,覆盖更宽的频率范围,更具变异性,包含宽频的嗡嗡声,这种鸣唱会引发强烈的攻击反应。
生活习性:栖息于玻利维亚中部的半湿润灌木林中,偏好海拔较高的斜坡地带。其活动范围和迁徙模式尚不明确,但已知它们适应小规模的栖息地改变。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雨季,大约从1月至4月,通常单窝产卵,但如果首次尝试失败会再次筑巢。巢由雌鸟主要建造,雄鸟偶尔协助,以干草为主要材料,内部衬有绿色草茎和动物毛发,外部覆盖苔藓或Polylepis树皮,常置于低矮灌木分叉处或隐藏在Puya或Cortaderia等植物中。每窝产1或2枚蛋,蛋壳白色带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4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约为18天。
区别辨识:与其他Poospiza属物种相比,科山歌鹀具有独特的橙赤色下体和眼下的橙赤色弧线,以及特定的鸣唱模式。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省、邻近的波托西省,以及最近在楚基萨卡省发现。在科恰班巴省为罕见至常见,波托西省局部频繁。
其他:全球估计数量在1990年代介于400至4000只之间,且数量正在减少。目前的种群下降率估计为10至19%,每十年下降一次。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科山歌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