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鹰(英文名:Grey-bellied Hawk,学名:Accipiter poliogaster),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南美森林猛禽,体型较大而稀有。广泛分布于亚马逊雨林至阿根廷北部,但在其范围内分布零散且数量稀少。
外形特征:体长38-51厘米,雄鸟翼展宽约69-84厘米,头大,翅膀尖端较短且圆,尾巴较短。成年鸟上体黑色,头部侧面黑色或灰色,尾部有三条宽阔的灰色横纹和白色尖端。下体非常淡的灰白色,翅膀下无斑纹;喉咙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蜡膜、腿脚均为黄色。雌鸟比雄鸟大4-21%,脸部颜色不同,雄鸟灰脸,雌鸟黑脸。幼鸟外观类似成年丽鹰雕,但体型更小,有裸露的大腿,黑色冠羽延伸至尖端,胸部有栗色颊斑和颈环,下胸和腹部白色,有断续的黑色横斑。
鸣叫特征:在森林上空翱翔时发出尖锐的‘kek-kek-kek-kek-kek-kek’叫声,尾音渐弱,类似双色鹰的叫声。报警声较为延长,是一连串快速的7-8个旋律音符,对入侵者或潜在捕食者作出反应;在向巢穴运送食物时,会发出单一的高音调声音,雌鸟的单个音符比雄鸟的更长。
生活习性:常栖息于热带低地雨林,从低地至海拔800米,偶尔出现在河流边森林边缘和密集林地。在亚马逊地区,记录于高地和季节性泛滥的瓦尔泽亚森林。通常在半开放的树冠高处静猎,然后攻击混合物种的鸟群。
生长繁殖:已知唯一巢穴位于巴西南部,直径约80厘米,深约50厘米,由小枝搭建,离地面18米。巢中含两枚卵,仅雌鸟孵化,孵化期间占巢时间96%,孵化期未知。仅一雏鸟存活,由雌鸟喂养,雄鸟提供食物,49天左右离巢,至少到90天仍由成鸟喂食。
区别辨识:与灰背林隼相似,但体型更大,尾巴更短更方。幼鸟与丽鹰雕极为相似,但体型更小,有裸露大腿,且黑色冠羽延伸至尖端。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哥伦比亚东北部和厄瓜多尔东北部(可能只有迁徙鸟),委内瑞拉南部和圭亚那地区,通过巴西,秘鲁东部,玻利维亚,巴拉圭东部至阿根廷东北部(米西奥内斯)。在亚马逊盆地内广泛但零散分布。
其他:全球估计数量在1000-10000只之间。主要威胁是亚马逊盆地加速的森林砍伐。尽管该物种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生境退化,但其分散的分布使其容易受到森林片段化和干扰的影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腹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