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蓝裸鼻雀

Blue-grey Tanager Thraupis episcopus

灰蓝裸鼻雀(英文名:Blue-grey Tanager,学名:Thraupis episcopus),是雀形目裸鼻雀科裸鼻雀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南美洲鸣禽,属于裸鼻雀科。其分布广泛,从墨西哥南部延伸至玻利维亚东北部及亚马逊盆地,除了盆地最南部地区。在南美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常常见,尤其在开阔地带和半开敞地带,如较大的树木、树篱、城镇、村庄和花园中。以水果为主食,偶尔食用昆虫。

外形特征:灰蓝裸鼻雀长约16厘米,体重介于27至45克之间。其特征为淡灰色和蓝色的羽毛,喙短而结实。成年个体头部和下体呈淡灰色,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绿色调,背部略深,呈蓝灰色。中央尾羽为暗蓝色,外侧尾羽逐渐变浅,最外侧一对尾羽边缘为蓝色。上翼覆羽为深蓝色,边缘较淡,接近白色;飞羽为暗色,边缘明亮,呈现蓝绿色到天蓝色;虹膜为黑褐色;喙大部分为暗黑色,仅上喙基部狭窄部分和下喙除尖端外为蓝灰色;腿为角灰色。雌雄相似,幼鸟比成鸟暗淡,肩部和翼覆羽为灰色,飞羽边缘为暗绿蓝。不同亚种在蓝灰比例和上翼覆羽颜色上有显著差异。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一系列刺耳的颤音,间杂着"tsuee"和"tsuup"的叫声,叫声中有时会夹杂一些颤音或尖锐的声音。这是两性共同发出的复杂声音序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个体差异。

生活习性:灰蓝裸鼻雀栖息于多种非森林生境,包括各种人类居住区、种植园、城市公园、花园、年轻到成熟的次生林、森林边缘、有零星树木的草原、废弃地以及河流和湖泊的边缘,尤其在干旱到湿润的区域。它们在人为改变的生境中繁衍生息,甚至在建筑物裂缝中筑巢。在中美洲,干旱地区较为罕见或不存在;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加勒比海岸的干旱地带,它们被绿灰裸鼻雀所取代。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约2700米,但多数低于1800米,在秘鲁乌鲁班巴谷地局部可达2000米。它们是居民鸟,但在果实丰富程度变化时可能会有局部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2月至7月在中美洲,1月至7月在巴拿马;在南美洲北部从哥伦比亚东至苏里南全年均可繁殖,特立尼达岛除9月外全年皆可。通常一夫一妻制,但在哥斯达黎加曾报道过一例一夫二妻的情况。巢由两性共建,为厚实的深杯状,由根须、苔藓、草、蕨类植物、叶片和其他细小材料构成,高度通常在3至20米之间,但也有时会在地面或高达30米的地方,通常藏匿于叶茂的枝杈中、棕榈叶基部、建筑裂缝,甚至其他物种如荆棘鸟(Phacellodomus)的巢穴中。巢材有时从其他物种的未完成或已占巢中掠夺。每窝产卵1至3枚,通常是2枚,蛋壳颜色为灰白至灰绿色,带有棕色或更深的斑点。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12至14天;雏鸟由两性共同喂养,巢中养育期为17至18天。

区别辨识:灰蓝裸鼻雀绿灰裸鼻雀在羽毛颜色、声音和栖息地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在南美安第斯山脉以东的种群有宽大的白色翼带,外观与西部和中部亚马逊地区以及奥里诺科河上游地区的种群截然不同,后者肩部为白色到蓝白色,常有白色翼带(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和突出的蓝色尾缘。不同亚种在肩部和翅膀覆羽的颜色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灰蓝裸鼻雀的分布范围广泛,从中美的墨西哥南部至南美的玻利维亚东北部和整个亚马逊盆地,除了盆地最南部地区。它还被引入到了秘鲁的利马。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种鸟被称为蓝牛仔。

其他:灰蓝裸鼻雀在某些地区可能对木瓜(Carica papaya)和其他花园中的水果造成局部损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蓝裸鼻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