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胁林莺(英文名:Chestnut-sided Warbler,学名:Setophaga pensylvanica),是雀形目森莺科橙尾鸲莺属的鸟类。一种新世界森莺,因人类活动在北美洲大陆上的影响而数量剧增。主要繁殖于加拿大中南部和东南部至美国中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冬季迁徙至中美洲至南美北部。繁殖季节时,雄鸟具有鲜明的黄色头顶、黑色眼纹和栗色胁部,雌鸟色彩较为淡雅。
外形特征:雄鸟在繁殖季节展示明亮的黄色头顶、广泛的栗色胁部和坚实的黑色面部标记;背部条纹交错,黄黑相间。雌鸟较为朴素,头顶带绿,面部黑色减少,栗色主要位于上胸部两侧;背部橄榄绿与黑色条纹交织。非繁殖季,雄鸟头部绿色,上体斑点黑色,脸灰,胁部栗色广泛;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背部暗纹不明显,胁部栗色减少。首年雄鸟与成年雌鸟相似,但平均胁部栗色较少;首年雌鸟整体最朴素,无下体栗色。
鸣叫特征:高音哨声,常被描述为'pleased, pleased, pleased to MEECHA',用于吸引雌鸟和领土防御。
生活习性:偏好次生森林,尤其是有大量灌木和幼树的区域。善于在受扰动的环境中生存,如电力线路切割和伐木后的地区。以昆虫为主食,冬季会食用浆果,如Cymbopetalum mayanum的果实。
生长繁殖:在年轻落叶林再生地带筑巢,通常位于低矮灌木丛中,巢为杯状,由树皮条、杂草茎、草和植物绒毛编织而成。每窝产3-5枚蛋,蛋色为奶油白或淡绿色,带有棕色斑点。繁殖期间,雄鸟会发出强调和非强调结尾的两种歌声。
区别辨识:与栗胸林莺相比,栗胁林莺的成年雄鸟面颊和头顶颜色较深,非繁殖季羽毛下体纯白色,翼斑和眼环黄色。雌鸟和幼鸟通过纯白下体、绿色上体和黄色翼斑、白色眼环与其它类似物种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拿大中南部和东南部至美国中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冬季迁徙至中美洲至南美北部。
其他: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次生森林的增加,栗胁林莺的数量显著增长,但自1960年代以来略有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栗胁林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