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鹀(英文名:Lark Sparrow,学名:Chondestes grammacus),是雀形目雀鹀科鹨雀鹀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独属于鹨雀鹀属。在北美广泛繁殖,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但在东部较为罕见,且其分布范围正在收缩。繁殖季节时,雄鸟会站在高处歌唱,发出类似云雀的悦耳歌声。
外形特征:云雀鹀体长15至17厘米,体重约24.7至33.3克,雄鸟略大于雌鸟。其显著特征包括较长的圆形尾巴,边缘明显白色,尤其是尾角部分。头部有独特的黑色、白色和赤褐色条纹,成年个体的条纹更鲜艳,而幼鸟则较暗淡。上体有变化的黑色条纹,通常呈灰褐色至浅棕色,两翼有浅色翼带。喉部白色,逐渐融入灰白的胸部,中央有一黑色斑点。面部有赤褐色的耳斑和冠纹,以及交替的黑白面部条纹。尾部深棕色或黑色,尾角白色明亮,仿佛一条白色的终端带。侧身和腹部淡棕黄色。雄雌外观相似,但幼鸟的下体有粗大的棕黑色条纹,主要在胸部和腹部两侧,上体有更大胆的黑色标记。
鸣叫特征:其歌声是一系列丰富音符、颤音和穿插的尖锐‘churr’声,通常以几个清晰下降的哨音开始,随后是颤音。典型的叫声是一个相当独特、金属般的‘sik’或‘tsip’声,常在飞行中发出,有时会快速连续。
生活习性:云雀鹀偏好开阔地带,如灌木草原、松果-杜鹃树缘、草地、路旁、农田和牧场。它们在繁殖期间倾向于有零星树木的开阔地带,冬季则常群居于灌木丛地区。当受惊扰时,它们通常会在地面觅食,然后飞入树中。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在领地内的高点唱歌。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春季至夏季,筑巢于地面,通常利用废弃的其他鸟类巢穴。巢由草制成,藏于一簇草或其他植被中,每窝产卵三到六枚,卵为白色,带有黑色划痕。已知受到褐头牛鹂的巢寄生影响。
区别辨识:与其他雀科鸟类相比,云雀鹀的头部图案大胆而复杂,结合了深色、浅色和赤褐色的条纹。胸侧和颊部的赤褐色斑点,以及眼上方的浅色眉纹和贯穿喉咙两侧的黑色髭纹是其标志性特征。尾部外侧的尾羽尖端为白色,胸部中央有一个黑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位于北美的西部和北部。非繁殖区则扩展至美国东南部至危地马拉。
其他:尽管历史上曾在北部和中部大西洋州繁殖,但其分布范围正在向其原始的哥伦布前分布区收缩,可能是因为东部土地回归森林或被城市化所取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云雀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